全球快资讯:让来阜企业家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2022年度政法机关创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去年3月,我市审议通过了《阜阳市政法机关创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创新提出了我市政法机关助力创优营商环境的25条“干货”,并成立了市委政法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直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市级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委政法委、政法各单位均成立领导小组,创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格局初步建立。
为主动到企业问需解难题,市中级法院建立“督导+信访”工作模式,领导班子坚持带头走访企业;检察机关开通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专用热线(96309),搭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民营经济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民营企业家、检察长全年互动见面34人次;公安机关组织警企座谈活动300余次,走访联系企业82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20个;司法行政机关持续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活动,实地走访企业1104家,组织培训464场次,开展政策宣讲解读626场次,惠及企业929家。
涉民商案(事)项办理全力提质增效,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7.21天、二审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40.6天、执行案件平均办理时间42.03天,同比分别缩短26.27%、15.28%、33.53%;检察机关积极推动落实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经营性外出请假审批、管理、销假制度;公安机关发布《致我市广大“走出去”企业的一封信》,宣介“绿名单”制度,靠前为企业做好出入境服务。
为强化司法保护职能,市中级法院出台《关于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若干意见》,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活动;全市法院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实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模式和集中管辖机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328件;检察机关加大涉民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力度,对在押的民营企业家及其管理者、业务骨干实行“每案必审”。
去年,全市法院系统灵活采取查扣冻措施,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释放资金18亿元,助力29家企业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经营;市中级法院出台《关于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将符合条件的8969人及时移出失信名单。全市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57件,其中旧存破产案件21件,为历年来最多。52家“僵尸企业”依法退出市场,案涉总标的额22.56亿元、土地685亩,释放企业闲置资金3.32亿元、房产价值2.94亿元,腾退出大量土地、房产等市场要素资源,法院牵头办理破产重点指标第四季度跃居全省第二位;市司法局、市中级法院指导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参与办理破产案件22件;市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司法局等十一部门制定《阜阳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扎实推动涉案企业合规制度的落实。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宁险峰表示,2023年,全市政法机关将持续加大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依法依规尽最大努力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涉案企业的不利影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切实让来阜创业的企业家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