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教授吃饭只能坐在书丛中
武汉一教授吃饭只能坐在书丛中(主题)
武汉晚报讯(记者 徐佳)世界读书日刚过,你家里有多少藏书呢?酷爱读书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李钧鹏教授,近20年来购置的书籍已有10万册左右,目前主要存放在家中和办公点的仓库。他谈到,目前每天仍会花2—3个小时读书,这一生的梦想,就是将自身所学,倾注于实践,著成一部让自己满意的社会学著作。
(相关资料图)
记者:你的求学经历是怎样的?
李钧鹏:我是1978年生人,出生在安徽,父母都是大学老师。1996年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来到武汉大学读研。在武大的三年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因为这里的学术氛围让我十分享受。从那时起,我发现做学术、写论文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也就是那段时间,我逐渐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我放弃了当时很热门的经济学发展方向,2003年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读社会学博士,2007年又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社会学哲学,毕业后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从业博士后研究,之后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阅读量激增?这10万册书都包含哪些方面?
李钧鹏:应该说一直都挺爱读书,小时候就会看钱钟书、陈寅恪等大家的书。到现在我都觉得,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要说阅读量激增,应该是2003年去美国读博士之后。有段时间我住在波士顿,大概每隔三五天,我都会坐地铁去到附近一个中国城,准备去买些蔬菜、生活补给和日用品。但每次下了地铁之后,我都忍不住去逛那里的书店,那是个很古老的书店,有两层楼,我站在门口看进去,一望无际,我心里想,这真是无穷无尽的宝藏。有次书店做活动折扣很大,我非常兴奋,一次就买了几十本书,我的背包原本用来装蔬菜的,全被书塞满了,另外我还一只手提了一个纸袋,里面装的都是书。蔬菜和生活补给是买不了了,我就直接带着书籍满载而归了。
这10万册书,现在大部分放在学校的仓库里,家里大概放了2万—3万本,有些书比较重,把书架都压弯了,所以我只能堆在地上。要说分类,社会学方面的书大概占了三分之一,另外还有相当多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书籍,具体数字我就没有统计了。此外,还有1万本左右文学方面的书。
记者:这些书您都看完了吗?有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李钧鹏:应该说看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这10万册书我一辈子也看不完,目前,我大概看了有1万册左右。经常也有学生叫我讲读书方法,我会跟他们说,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书,不需要你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因为你在做研究,你要让你的书为你所用,你要迅速在书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找到相应章节即可。但有的书,就需要你去精读,比如你特别感兴趣的,或者你此前未涉足的领域,都建议仔细地阅读。到现在,我仍然每天会花2—3个小时读书,比如睡前,我会读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书。
记者:书太多了有什么烦恼?有计划写书吗?
李钧鹏:烦恼就是想起一本书的时候,很难找。有次我突然想起一本书,花了两个晚上,找了五六个小时,最后满头大汗,还是找不到,只好又买了一本,这种事经常发生。其实也有学生想来帮我整理书籍,但我真的不知道从哪里梳理起,可能我需要做一个很详尽的分类,做一个目录,这样才能比较精准地找到他们。
说到写书的计划,这其实也是我职业生涯的压力所在,身边很多同行,出书都好多本了,而我迟迟没动笔。其实,我买这么多书,有一个终极梦想,就是著成一部让自己满意的社会学著作,这个著作是要有血有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