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潮丨为传统纹样“搭房子”_环球信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赖睿
龟背纹样、联珠纹样、莲花纹样、云纹样、八角星纹样……在B站上,一条名为《一览中国纹样美学》的视频获得了70余万的播放量。视频中,各式各样的中国经典纹样图案让网友目不暇接、心潮澎湃。“太美了,是真正的中华文化审美。”“灿烂文明的每一角都应当被看到。”网友们纷纷留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视频制作者是纹藏团队。他们推出的“纹藏——中国纹样线上博物馆”,包括2万余组纹样数据,共200多个纹样专题。团队创始人、广西艺术学院教师黄清穗把这项工作叫做“搭房子”。他说:“我们把基础工作做好了,大家一起来共创,才能更好地激活中国传统纹样。”
然而“搭房子”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素材——黄清穗管这一步叫“搬砖头”。
黄清穗是壮族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长大,从小就生活在纹饰丰富的环境里,家里的衣服、被褥、装饰品上总有各种花纹。“小时候,我们每三天赶一次集,四面八方的人都会穿上漂亮的衣服,聚集在我家门前的那条街上。我那时就很喜欢这些衣服上的漂亮花纹。”黄清穗说。
长大后,他进入大学学习设计,却发现现代设计中鲜有中国纹样的影子。“我就觉得很可惜。如果能把这些纹样融合到现代设计里,会不会生发出崭新的生态?”带着这样的想法,黄清穗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纹样。
2013年起,黄清穗从家乡出发,走进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的乡村,用相机记录色彩缤纷的纹样,与当地人拉家常,了解纹样背后的寓意和故事。
这些纹样散落各地,星星点点,要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虽然会提前联系、踩点,但有时候路途遥远,赶过去也未必有很多收获,不过有时也有意外惊喜。”黄清穗说。
随着时间流逝、老人老去,一些纹样正在消失。这让黄清穗越发感到个人力量的有限。2018年,纹藏团队成立,并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建立合作。
在2019年推出的“纹藏——中国纹样线上博物馆”中,纹样按照历史、民族、地区地域、工艺载体、主题5条脉络进行梳理,目前以中国南部的民族纹样为主。“比如壮族纹样库,我们已经做到第5期;布依族纹样库已经做到第7期,覆盖布依族经典纹样的90%。”黄清穗介绍。
数据库里的纹样,并不是收集来的原本模样,而是经过了“转译”。这是“搭房子”的重点。“我们把田野调查、案头材料和最新考古成果、博物馆资料汇集起来,进行文本转换和图形设计。”黄清穗说,这既要遵循中国传统美学,也要贴合现代设计,对造型、结构、线条进行优化,对颜色进行重新提取,让精美的纹样可以无缝衔接到产品设计中。
“房子”搭起来,就可以使用了。纹藏团队不仅借助新媒体平台,用轻快的方式向年轻人普及中国纹样知识,还与各类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比如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纹藏联合十几家服饰箱包品牌推出的T恤、居家服等,在以“纹遗复兴”为主题的直播中获得了很高的关注。
在黄清穗看来,中国纹样有太多美好的东西,蕴含着传统审美意趣和文化记忆。因此,团队要做的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图库。“一方面要大胆想象和开发,让传统纹样拥有时代生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数据库,让内容经得起考究,在学术上立得住,有真正的文化沉淀。”他说。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纹样,目前的数据库不过是冰山一角。
黄清穗常常有时不我待之感。采访之际,他正带着学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村庄里做田野调研,找寻当地建筑上的纹样。“我觉得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太缓慢。”他说,如果太急于求成,未必经得起推敲;但如果太慢,很多纹样就会丢逝。黄清穗希望能与更多高校、博物馆、研究所建立合作,进一步扩充数据库,也期盼有更多人参与进来,给这项工作带来新的视野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