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作序推荐:像院士一样思考
学思维,学如何做学问,
(资料图片)
如何搞科研,以及如何做人——
透过“院士思维”获得启发
《像院士一样思考》 张聿温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提起院士,人们无不肃然起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学术殿堂,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除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之外,院士的称号还象征着科学家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正的学术风气,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以及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他们是国家的财富,是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毫无疑问,院士是值得尊崇的,院士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有意义的是,这本精辟而富有洞察力的书,不是仅仅局限于传播院士卓越成果以及宣扬院士精神品质,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有趣而适时的科学家事例,并着眼于院士得以建功立业的思维特征、思维方式、思维技巧、思维规律,从简要的事例中提炼出复杂的“院士思维”,总结出已经取得成功的院士智慧,泽被后学、嘉惠新人,让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进取,突破更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强大我们的祖国,造福全人类。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于科学思维的研究方兴未艾。科学是思考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而科学思维是正确的思考即正确思维,正确思维才能正确推理,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因此,学会科学思维是科学创造的前提。阅读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有的是凝聚奇思妙想开出“科学之花”,有的是挖掘创新思维结出“科学之果”,有的是锻炼科学思维集成“院士智慧”,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院士思维”的主要特点获得启发,从而把握科学思维的创造力和真正含义。尤其是在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的极大便利不断优化改进科学创造,科学研究更需要科学想象力以及客观的科学思维,从而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佐证信息,用于探索世界运行的大问题和人类发展的大未来。
当然,不管未来科学如何进步和发展,人类都离不开从小到大自我成才的过程,那就是怎样成为科技人才、怎样培育科技人才。书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跟院士学思维”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捷径。在成才的道路上,要注重思考的力量,强化思维训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无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动脑是基本功,思考、思维都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否则,就不会有发明创造,更谈不上科学了。中国两院院士的思维,是当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承先启后、继承发展、摄取创新的思维典范。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思想和理念,又与时俱进,结合科技发展,有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意,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1983年加入人民空军,1998年入选航天员,2003年乘“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梦。这些年来,在训练、科研和工作、生活中,我先后与多位院士打过交道,特别是航天领域荣获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如中国两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任新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等。每次见面会谈,都深为院士们的学术造诣、能力素质、敬业精神、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的科学思维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一群最可敬、最可亲、最可爱、最可学的人。
今天,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需要我们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坚定的信心,更自觉的行动,更充沛的干劲,更坚韧的意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一往无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对此,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又要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
所以,我们要“像院士一样思考”,跟院士学思维,学如何做学问,如何搞科研,以及如何做人!书中百余位院士的百余则故事,虽不过是浩瀚大海中的朵朵浪花、辽阔天空中的片片彩云,但都是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的经典案例,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并且对人颇有启迪。可以说,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科普著作,也是一本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通俗教材。读读这些经典案例,品其三昧,摄其精华,像院士那样重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对于培养造就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一流的科技工作者、顶级的大国工匠、高技术的产业工人等高、精、尖人才,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为特级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