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民心工程让生活品质、地区能级双跃升,上海今年将启动十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27日报道:“这个春节搬进了新家,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吃了年夜饭,以后还可以请亲戚朋友来家里作客,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落脚了。”随着宝山区杨行镇杨泰路东侧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特殊困难家庭提前安置房分房到户,200多户符合条件的居民拿到了心仪的房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资料图)
“城中村”改造不仅使居民们收获了新房新生活,蝶变新生的空间也化作了发展的新增量——植入产业空间、嵌入公共服务配套,通过顶层规划“补缺增能”,让居民生活品质、地区发展能级实现双跃升。
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获悉,今年上海将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改造老旧村(居)民房屋面积不少于130万平方米,受益村(居)民不少于4000户。
居民生活质量提标
杨行老集镇“城中村”改造于2016年率先启动了“杨泰路西侧等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2021年进入加速建设期,经历了前期准备、制定政策、实施动迁、开发建设等四个阶段,截至2021年10月已分配首批1536套动迁安置房,圆了属地百姓期盼多年的安居梦。
去年底今年初,杨泰路东侧区域(东街村)等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也相继启动,改造范围涉及5个区块,总占地面积约84.29公顷。整体项目除规划有75万平方米(拟建约27万平方米安置房)的住宅以外,还包含有研发空间8.8万平方米、商办载体7.4万平方米、社区配套6.6万平方米、基础教育设施7.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4万平方米。
杨泰路东侧区域(东街村)等地块“城中村”改造除了人居品质和环境的提升,还添入了产城互融的建设理念,突出“1号线活力科创带”规划布局,与友谊西路南侧“国际元数创港”南北呼应,以专业技术服务集聚、数字技术研发公司集聚、数字合成全产业链集聚为主导产业打造融合产业发展、活力生活、商务配套一体的综合社区,还将为周边区域提供约10000个就业岗位,形成符合中心城区定位的新的城市格局和区域经济形态。
地区产业能级提升
青浦区蟠龙“城中村”改造项目从2019年启动到2022年加速建设,经历了前期准备、制定政策、实施动迁、开发建设等四个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交付验收。
蟠龙镇始于隋、建于宋、兴于明清,拥有区级文保单位香花桥、来凤桥和蟠龙庵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造前镇内的小工厂、小作坊、仓库与居民住宅交错混杂,各类脏、乱、差现象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面貌和整体形象。随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蟠龙“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徐泾镇发展的前景定位而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根据规划,蟠龙项目以古镇历史人文的“蟠龙十景”为点,以绿道 “蟠龙道”为线,以水系及市政道路自然组成的“八大主体版块”为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空间策略,提升了区域环境品质。
自2019年动工以来,区域内的市政道路、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和蟠龙公园已相继竣工,原蟠龙村居民的改造安置房蟠龙馨怡家苑于2020年12月底启动建造,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同时,规划新建5条配套市政道路,并配建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和地下联通道,有效缓解了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的交通压力。改造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助力青浦区城市更新提标升级。
今年将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已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共62个。其中,2014-2020年第一轮49个项目,涉及村民、单位约2.66万户。2021-2022年第二轮新批准13个项目,涉及村(居)民8800户。
今年,上海将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改造老旧村(居)民房屋面积不少于130万平方米,受益村(居)民不少于4000户。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项目全面启动。到2027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规模化推进,同步推进实施规划拔点、环境综合整治。到2032年底,“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上海将加快已批项目动迁收尾和征收安置房开工建设,以及后续开发建设;将中心城区周边及五大新城范围的“城中村”优先纳入2023-2025年“城中村”改造计划;完善“城中村”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从项目认定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机制,提升“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管理闭环。
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上海将坚持与新城建设、名镇名村保护、撤制镇改造、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改造,实现居住环境、空间形态、功能开发、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提升效应。